|
 |
研究员 |
|
 |
 |
孙其君 研究员 |
孙其君,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功能柔性电子课题组长,纳米光电测量平台主任,担任国家级项目课题负责人,入选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北京市人才计划和北京市特聘专家,多次参加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评审,国际工程心理学研究所(IIEP)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新材料、半导体器件、电子皮肤传感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要利用新型纳米材料构建柔性场效应晶体管,通过集成压电/摩擦电驱动单元,实现外部机械行为对电学特性调控,辅助机器学习对超低功耗人机交互、智能传感、人体健康监测、人工智能和感存算一体化芯片等领域做拓展应用研究。其团队科研人员20余名,承担多项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在Nat. Commun., Sci. Adv., Chem. Rev., EES, Adv. Mater.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多项成果入选首都前沿学术成果,自主研制国内首台(套)纳米发电机多通道测试系统-腾立方(TENG3)。担任 InfoMat, Nano-Micro Letter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 eScience等期刊青年编委。
查看详细>>
|
 |
王龙飞 研究员 |
王龙飞,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北京市特聘专家。2017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师从王中林院士,秦勇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领军人才),之后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低维半导体材料的生长和物性、新物理效应与新型半导体器件研制方面的研究,围绕低维半导体材料中的压电、铁电、挠曲电效应,旨在深入研究极化-电-光多场耦合的界面科学,开发新型极化调控的高性能半导体器件与系统,发展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半导体光电转化的有效调控技术,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Sustainability,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0 余篇,合著中英文专著 2 章,主持国家实验室重点项目、国家基金委优青项目、国家基金委青年项目,参与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先进材料学会会士(FIAAM)、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材料分析表征分会首届理事会理事,担任InfoMat, Nano-Micro Letters, Exploration等期刊青年编委。
查看详细>>
|
 |
陈宝东 研究员 |
陈宝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科研办副主任,首席科学家王中林院士课题组成员。主要从事纳米新能源材料、纳米发电机在高熵能源捕获、新型储能、分布式供能、可穿戴装备、医疗康复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包括材料设计与制备、能量转换与存储、自驱动传感系统等方面,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新传感器件、柔性3D集成等领域。
查看详细>>
|
 |
蒋涛 研究员 |
蒋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于2008年和2014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分别取得学士和工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于林嘉平教授课题组开展高分子自组装及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之后加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课题组,开展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理论及海洋蓝色能源收集与转化、能量管理与自驱动系统应用的研究。已在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ACS Nano, Nano Ener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50余篇,被引1.4万余次,h指数为72,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70余篇,申请40余项专利(20余项已授权),撰写书籍章节共3章,担任Materials杂志的青年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与面上项目、博士后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怀柔创新联合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交叉合作课题、青岛海洋科技中心横向课题等10项,参与科技部、北京市科委、青岛市科技局、中国科学院重大任务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温州航标处项目等8项。
查看详细>>
|
 |
蒲雄 研究员 |
蒲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201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分别获得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14年于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加入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主要从事智能电子材料、新能源材料等领域相关研究。现已在Nat. Commun., Sci. Adv., Adv.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Angew Chem. In. Ed.等SCI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论文他引1,2000余次、H-指数53、单篇引用大于1000次研究性论文1篇、ESI高被引文章10余篇;出版国际专著3章;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余项;组织了国际会议分会4次,在国内国际会议作报告40余次。担任Elesiver旗下Materials Science in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期刊副主编(IF: 4.2)、InfoMat/Adv. Fiber Mater./Rare Metals/The Innovation等期刊青年编委;主持自然基金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等项目多项。
查看详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