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所况简介 机构设置 支撑平台 研究生教育 全国科普基地 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人才招聘
人才队伍
资深研究员
研究员
青年研究员
副研究员
兼职研究员
现在位置: 首页 > 人才队伍 > 研究员
研究员
黄勃龙 研究员

黄勃龙,男,研究员,剑桥大学博士,目前共发表SCI论文179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共135篇,H-index为35,文章引用次数超过5000次, 包括Nature,Science,Chem. Soc. Rev.,Energy Environ. Sci.,J. Am. Chem. Soc.,Nat. Commun.,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Angew. Chem. Int. Ed.,Nano Energy等国内外顶级杂志,并多次被选为封面推荐文章。担任 Nano Energy, ACS Catalysis, Joule, J. Mater Chem A, ACS Catal., Angew. Chem. Int. Ed., Adv. Funct. Mater., Adv. Energy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等国际顶级期刊审稿人和中国稀土学报、稀有金属的青年编委。         

查看详细>>

魏迪 研究员
魏迪,研究员,离子电子学(Iontronics)实验室负责人,北京市政府特聘专家、首都科技领军人才,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剑桥大学Wolfson学院高级研究员。主要研发方向为应用纳米技术在能源、传感以及可穿戴领域中的应用。目前,以通讯/第一作者在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Sci. Adv.、PNAS、Adv. Mater.、Energ. Environ. Sci.、Matter、Chem. Soc. Rev.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拥有国际专利申请(含PCT)200余项、获授权专利92项,多项专利成功实现转化,转移给包括芬兰诺基亚、美国Lyten等公司。

查看详细>>

洪占勇 研究员

洪占勇,研究员,海洋物联网实验室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波浪能摩擦纳米发电发电器件结构与性能优化、发电机组网设计与优化、能量管理与存储技术开发、海洋物联网自驱动系统和海上复合能源开发应用等。主要开展从摩擦纳米发电海洋蓝色能源开发的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成果的转移转化与产业化工作,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授权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50余项、软件著作权1项、企业标准2项,申请PCT3项、中国专利12项,获安徽省合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省部委及市科技重大专项、重点项目和科技攻关项目、面上项目及企业产业化项目多项,给企业带来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查看详细>>

王小林(Everett X. Wang) 研究员
王小林(英文名Everett Xiaolin Wang),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医数字化平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世界中医药协会态靶辨治专委会常务理事。在人工智能医疗,生物系统、计算机视觉、电子测量系统、半导体器件、芯片设计和制造、卫星导航芯片和系统、新能源智能车辆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

查看详细>>

陈翔宇 研究员

陈翔宇,研究员,国家优青,博士生导师。本科和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参与清华-东工大联合培养项目获博士学位。陈翔宇入选国家基金委优青,北京市特聘专家,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以及中国科学院人才项目。主要从事聚合物功能材料及纳米传感器件的相关研究,包括聚合物电介质材料的加工设计与电荷迁移机制研究、虚拟现实技术与可穿戴传感器、智能形变材料与器件、光催化自清洁材料等方向。以第一作者(共同一作)和通讯作者身份在Chem. Rev., Sci. Adv.,Nat Common,EES,Adv Mater,Materials Today等杂志发表SCI学术论文100余篇,影响因子大于15的文章70余篇,引用过百次的文章20余篇,ESI高被引文章10余篇。

查看详细>>

唐伟 研究员

唐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于2008年和2013年取得北京大学学士和博士学位。近年来致力于界面电子转移与穿戴电子器件的研究,以通讯/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包括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JACS、Angewandte等,SCI引用超过1.2万次,h 因子60。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GF创新特区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国家电网总部科技项目等。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Elsevier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排行榜,获评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三等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技术发明二等奖,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关村论坛(国家级平台)百项新技术等。

查看详细>>

程小军 研究员

程小军,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 2012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曾就职于某央企集团公司,具有大型项目的研发经历,对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流程有很深的认识,在传感器产品研发及场景应用解决方案设计方面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2023年加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任自驱动智能传感实验室负责人,主要从事微纳能源与自驱动传感方面的工程技术研究,特别是微纳能源收集电源管理技术和自驱动传感数据处理技术。累计授权发明专利7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3件,登记软件著作权10件,发表期刊论文10余篇。


查看详细>>

李琳琳 研究员

李琳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物传感课题组负责人。2002年获安徽大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博士学位,2011年1月起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5年12月起加入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纳米材料和器件的设计、合成、集成,以及在生物医学领域特别是在癌症诊疗、组织再生中应用;研究纳米/微纳能源与生物交互界面的关键科学问题。

查看详细>>

共3页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Copyright 2024   京ICP备1702627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602001028号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雁栖经济开发区杨雁东一路8号院 邮编: 101400